作者:斯 阳 李 伟 王华俊
高校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是保持高校纯洁性的现实需要。在现代管理学中,“风险管理”是指在存在风险的环境当中,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的过程。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以促进高校纯洁性为目的,融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将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创新。高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强化预防和监督为重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支撑,通过“制度+科技+文化”,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保持高校的纯洁性。
一、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的路径
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就是要施行清权、限权、溶权,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制度的废改立、管理流程再造、信息化手段运用及廉政文化建设等,建设能够科学分析廉政风险、主动发现廉政风险、及时预警廉政风险、有效防控廉政风险、逐步消融廉政风险的新机制。
(一)分岗清权,排查风险
排查廉政风险是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分岗清权是排查廉政风险的前提。任何掌握权力的集体和个人,都有发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只有明确岗位责权,理清权力边界,才能查准廉政风险点。通过岗位找、领导点、群众帮、组织审等途径,将风险点找准、找全,特别对关键领域和重要岗位,还可以用集体议、专家评、组织定等方法确定风险等级,依次排查,分类管理。廉政风险排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岗位职责特点和权力运行过程;二是围绕业务工作各类数据分析比对;三是围绕信访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四是围绕一些党员干部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排查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排查可操作性。可以设立二维指标体系,主要从制度完备度、规章执行度、权利的裁量度、权力的监控度、涉及资金大额度、业务工作的轮岗度、岗位与外界的关联度、掌握资源的独占度等方面对岗位廉政风险进行评价,所设计的排查办法和程序要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减少排查部门的工作量。二是注重排查角度的多元性。通过问卷调查和风险点公示等办法增加群众参与度。三是注重排查的客观性。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把一些本来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量化指标,使风险点、风险等级确定更加客观准确。四是注重预警机制的导向性。排查过程实质上是廉政教育、廉政警示、廉政引导和管理优化的过程。五是注重排查工作的公开性。排查结果要公开。
(二)分险设防,防范风险
根据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及信访、举报发生的频率等具体指标,确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对于具有决策权、审批权、处罚权、物资管理权等重要岗位,应视为高等级的风险,积极进行差异化的风险防范,提高针对性。为有效控制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的建设也要进行分级。预警方式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为校级干部预警、处级干部预警、科级干部预警、特殊岗位预警等,并根据工作实际实现分类管理,通过警示提醒、责令整改、诫勉纠错及向上级报告等凸显防控及时性和有效性。如上海师范大学建立廉政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给不同岗位人员以相应的警示提醒,强化了工作人员的岗位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高校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既要关注重点领域,也要注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要注意向校级领导引升:一是依法清理和明确领导权力;二是开展领导权力运行廉政风险评估,制定防控措施;三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四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实现权力透明运行;五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控;六是严格责任分工、责任考核与责任追究。
(三)分权制衡,处置风险
规范权力运行是防范廉政风险的关键,学校要以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对从校级领导到具体岗位的各项权力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规范,努力建立权责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高校既坚持职能法定,职责明确,又要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互相分离和有效制衡,解决权力配置的弊端。在分权的基础上还要合理限权。要对领导的权力进行限制, 用制度程序手段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应用, 对其越权、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提示、监督和惩处。在涉及“三重一大”的决策时, 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将决策与执行、审核与批复、调配与使用、需求与采购等各项工作权力分离,由不同业务部门或不同人完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轮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些高校正在探索的“大部制”改革,是在当
前阶段高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现实选择。改革不应该是简单的分分合合,而应该以回归大学本位、提高办学水平、去行政化为内在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大部制”不应是集权手段,而是以分权为基础。通过教育部向高校分权,高校向基层分权,施行简政放权,向基层和学术系统下放权力。通过改变学校内部权力配置,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进程,为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提供良好的体制保证。
(四)分步实施,防控风险
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可以通过分步实施的办法,先在一些有工作基础的重要部门和院系进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通过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与廉政教育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切实做到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通过开展廉政风险的排查,工作流程梳理,认真查找在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及权力运行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分析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努力形成廉政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华东师范大学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静态分析、风险信息动态监控、风险防范常态管理的建设模式,形成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五步工作法”,即:党委发文、宣传发动;学习调研、试点探索;梳理排查、分步实施;建章立制、科技管控;定期总结、不断完善,形成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长效机制。
(五)制度科技,化解风险
建立长效机制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填补制度空白。要坚持有权力必有制度约束、一项权力配套相应制度约束的原则,建立起切实管用的制度,对权力运行加以规范。对已建立制度但仍然存在廉政风险的,应多从制度设计是否符合当前实际、是否科学的层面作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制度漏洞,进行修订完善,积极弥补制度缺欠。比如,针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复旦、交大等都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防止自主招生成为招生腐败的温床;其次要稳步推进制度创新。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职能的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工作领域的拓展等新的情况以及权力运行的新特点、滋生腐败问题的新倾向,以改革的精神抓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更有效地防控廉政风险。如华东理工大学、海洋大学积极开展党务公开的试点工作,制定党务公开规范性文件,明确党务公开目录,丰富党务公开形式,推进了阳光治校;再次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建立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考评机制,对不按制度行权、不按制度办事,制度得不到落实的,要严格追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针对高校实践中追究直接责任容易,追究领导责任难的问题,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探索建立追究领导责任触发机制,分管部门的党员干部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并得到司法惩处或受到党纪、政纪严重处分的,学校纪委就要提出追究责任建议,并由党委常委会启动责任追究。
高校应该建设一批科技管控平台,借力科技,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切实把好贺国强同志提出的高校“七个关”:一是严把招生录取关。建立招生信息管控平台,严密各类招生录取程序,严格执行招生录取制度,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行为,实现阳光招生“六公开”;二是严把基建修缮项目关。建设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流程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控。健全并落实基建修缮项目集体决策、审批报批、招标投标、资金支付等制度,加强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和日常监管,确保工程优质安全和干部廉洁;三是严把物资采购关。建立健全内部采购监管制度,对大宗物资设备实行统一采购、阳光采购,对少量物资采购严格审批、规范程序。高校可以通过设备采购网上行,减少供货商与客户及采购员接触的机会,防范廉政风险;四是严把财务管理关。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监察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同步监督,同时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推进财务阳光预算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五是严把科研经费关。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经费使用规则。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监察和审计人员能够随时查阅科研经费的预算及使用状况,快速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廉政风险隐患;六是严把校办企业关,防止在企业转制、上市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通过科技手段加大对校办企业高管职务消费的监督;七是严把学风关。充分发挥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主渠道和民主监督基本载体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教授会的积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新途径。通过技术手段公示干部的兼职情况,杜绝兼职取酬。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教师学术诚信信息库。
上海一些高校积极进行了技术管控平台建设的新探索,如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设备采购竞价系统,通过遴选供应商、需求发布、集合竞价、用户初选、主管部门审核、监察同步监督,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供货商与客户及采购员接触的机会,防范廉政风险;又如上海音乐学院通过编制软件,实现对艺术招生面试打分的流程管控,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六)廉政文化,消融风险
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总体框架之中,坚持发挥好文化的治本功能,对高校干部、师生进行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创建出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逐步消除产生廉政风险的土壤。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高校文化育人、文化反腐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政文化涵养清风正气,为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高校要创新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因人分岗施教,使廉洁教育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实际,更加贴近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更加贴近干部和师生思想实际,增强实效,努力形成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的良好氛围。
沪上一些高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月,以干部思想作风、教师师德师风和学生品德品行为建设重点,通过开展师德标兵表彰、新教师培训、研究生学术道德集体宣誓、建立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及开展廉政文化沙龙等活动,因人分岗施教、寓教于活动、寓教于课堂、寓教于网络、寓教于实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高校要努力把与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科技的控制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文化的渗透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保持高校的纯洁性。
(一)坚持三个原则
一要坚持从严治党、制度为本的原则。制度建设是惩防体系建设的核心。高校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从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和重点环节的规范管理入手,制定、修订和完善廉政、管理、监督等各类制度,梳理并优化了一批规章制度,通过强化流程激活了一批制度,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体系;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预防的原则。高校要以廉政教育为抓手,通过廉政报告、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及整风活动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廉政风险查到点、惩防体系建到岗,强化岗位廉政教育,提高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实现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教育保护干部;三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科技的原则。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坚持走程序,注重对流程的管控可以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因此,高校在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廉政风险点排查梳理,更要把工作延伸下去,看看是否有管理漏洞,工作流程是否可以优化、程序环节是否有同步电子监控等,通过把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转化为控制节点,推动管理风险与廉政风险同步防控、制度建设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管理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过程实施有监督,即时考核有依据的长效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三个保证
一是以决策的信息化、程序化、民主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科学决策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要收科学决策之效,需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和决策程序机制。“三重一大”制度是高校重要的民主决策制度。它要求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而不是由领导人个人擅断。实施这一制度,首先必须搞清楚哪些属于“三重一大”事项,以及这些事项分别对应的决策主体是谁。其次,必须在具体的决策步骤和方式上有细化的程序性规定,以保障民主决策的真正实现;二是以党员干部比较完整的廉政信息储备和信息分析保证监督的有效性。要通过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信访举报、电子监察、审计报告的途径,形成干部廉政信息库,以保证对干部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建立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平台,发挥同步技术监控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变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事后监督太晚的现象,以信息化保证监管的高效能。
(三)坚持三个公开
一是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信息公开。要加强领导,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一些误区。要让干部职工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是对有关部门和个人的不信任,查找廉政风险主要是查找岗位廉政风险,不是查找工作差距,不是找个人问题,有廉政风险并不是有廉政问题。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是为了关口前移、注重预防,使大家树立廉政风险客观存在,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意识;二是工作流程和风险点公示。梳理流程和查找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在实际工作中,风险点越具
体,防范措施也就越有针对性,梳理排查和公示的过程亦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行廉政风险预警教育的过程;三是建设成果公布。学校的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成果要让大家都知道,要使大家感觉到建设的成效。
(四)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要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抓手,使廉政风险防控与落实责任制融为一体,做到廉政风险防控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二是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真正发挥作用,有赖于“制度+科技+文化”的综合应用,从而在人与制度、制度与程序、流程与计算机、计算机与人等诸多关系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工作生态,所有存在廉政风险的事情、岗位等,都通过制度体系的安排和严格技术管控加以预防管理和公开监督,使人不想为、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从而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三是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高水平的管理既是高水平大学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特征,廉洁高效是管理科学化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风险点的查找、工作流程的梳理、制度的创新和防控措施的制定等贯穿于学校管理运行的全过程,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传统管理经验与现代管理手段的深度融合,形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本文发表于:《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08期